Scroll Top
咖啡豆的分级指南

咖啡豆的分级指南

01

埃塞俄波亚

现行的分级方式是ECX(Ethiopia Commodity Exchange)制定的以物理属性特征与杯测风味特征结合评分以定级数。
分级代码:G1、G2、G3、G4、G5、G6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得分(水洗/非水洗)
91-100
81-90
71-80
63-70
58-62
50-70
40-49
31-39
20-30

对当中G1-G3按照SCAA标准再次杯测,更细致的评定其风味属性,对其中不低于85分的G1、G2评定为Q1等级;对其中介于80到85的G1 ,G2,G3评定为Q2等级,对80分以下的所有G1,G2,G3 评定为G3等级;Q1与Q2分类为精品等级出口.G4- G9保持原分级不变,与G3一起分类为商业等级出口。虽然这里有Q1、Q2,但是我们日常还是用G1、G2、G3、G4比较多一些.

主流的三大类

UGQ (容差率1.5%)

UGQ的全称是Usual Good Quality(通常高品质)。生豆大小在14目以上,可以允许1.5%生豆在12 目—14目之间,但是必须在12目以上,且有50%以上大于15目

14目+

EP (容差率10%)

EP的全称是European Preparation(欧洲定制)。生豆大小在15目以上,可以允许10%生豆小于15目,但是必须在14目以上

15目+

Supremo (容差率5%)

生豆大小在17目以上,可以允许5%生豆小于17目,但是必须在14目以上

17目+

02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的分级方式是通过咖啡生豆目数的大小来分级,是按照大小进行的,无关于瑕疵和口味,一般我们都会把咖啡生豆的大小叫做多少多少目数

比如17目咖啡指的就是该咖啡在筛选的过程中停留在17/64英寸(约0.67厘米)直径的筛网上.同理,16目,就是16/64英寸,所有目数大小的分母都是64英寸.

03

巴西

NY(New-York)
这个叫做“扣分法”,根据每300克主豆中有多少瑕疵豆分列等级,等级共有No.2到No.8七个等级.
扣分在4以下则可归为No.2,一颗瑕疵豆都没有当然可称得上是No1.

NY目数分级制度

TYPE类型
2
2/3
3
3/4
4
4/5
5
5/6
6

NEW-YORK(full imperfcvtions)
6
9
13
21
30
45
60

SC目数分级制度

Type类型
NY.2
NY.2/3
NY.3/4
NY.4/5

Quality品质
SC-17/18 FC
SC-14/16 FC
DD Quality
SC-14/16 FC

FC杯测质量分级

FC(Fine Cup)与GC(Good Cup)较为常见

fine cup
fine
good cup
fair cup
poor cup
bad cup

等级
SHB极硬豆
优硬豆
硬豆
半硬豆
特优质水洗豆
优质水洗豆
特良质水洗豆
良质水洗豆

Quality(质量)
Strictly Hard Bean (S.H.B.)
Fancy Hard Bean
Hard Bean (H.B.)
Semi Hard Bean (S.H.)
Extra Prime (E.P.)
Prime Washed
Extra Good Washed
Good Washed

海拔(Altitude)
1600 / 1700 metres
1500 / 1600 metres
1200 / 1400 metres
1100 / 1200 metres
900 / 1100 metres
600 / 900metres
700 / 850 metres
700 metres

瑕疵标准
美国标准USP-US preparation
欧洲标准EP-Euro preparation
极品标准GP-Gourmet preparation

(一般情况下而言,EP标准高于USP标准)

04

危地马拉

有两个分级的标准制度
a)、质量&海拔
b)、瑕疵标准

05

肯尼亚

SL28&SL34------这是肯尼亚很有名的品种.许多产区竭力保留原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天然的基因库,支持野生咖啡品种繁衍,孕育多样的咖啡树.肯尼亚的咖啡树多栽种于海拔1400米-2000米,生长区域包含Ruiri, Thika、 Kirinyaga、Mt. Kenya West、 Nyeri、 Kiambu 和 Muranga.1930年,由"Scott Laboratories"实验室培育、命名的肯尼亚独特品种SL28、SL34便是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诞生。

按大小分级

AA
AB
C
E
TT
T
UG
PB

筛网:17、18目=7.2mm
筛网:15、16目= 6.6 mm
筛网:14、15目
象豆Elephant
从AA与AB级当中气流筛选出来的轻型豆
小于TT,许多碎片。是从C级当中,用气流筛选出来的轻型豆
未评级:其中所有的豆子都无法符合任意一种官方标准
圆豆Peaberriesto

按杯测分级

Fine,Good, Fair to Good, Fairto Average Quality(FAQ), Fair,Poor to Fair, Finally Poor
其中FAQ最为常见

E(象豆):这里的「E」代表「Elephant」也就是「大象」,但不是咖啡豆品种里的象豆种(Maragogype)唷。是一种因发育异常,两粒种子互相缠绕,形成「看似一粒」的豆,算是一种瑕疵。一般来说,一颗果实里会有两个种子,面对面贴在一起,所以会有一面平平的,称为平豆、母豆或双办豆。E则是两个种子在成长的过程里,合体黏住,变得超大的豆子。!E级颗粒大小约在18目(一目为1/64英吋)以上,数量稀少。

等级
Grade 1
Grade 2
Grade 3
Grade 4a
Grade 4b
Grade 5
Grade 6

总瑕疵
少于11
12-25
26044
45-60
61-80
81-150
151-225

R=Robusta罗布斯塔
A=Arabica阿拉比卡
WP=WetProcessed湿脱壳法,
DP=DryProcessed干处理/日晒,
AP= AfterPolished 抛光(抛光去除过银皮)
D/P(二次手选,Double Picked)
T/P(三次手选,Triple pick)

水洗罗布斯塔则分为:
EK1(荷兰语:Eerst Kwaliteit初等)
GB(荷兰语:Gewone Bereiding简约标准)
OIB(荷兰语:Oost Indische Bereiding东印第安标准)
WIB(荷兰语:West Indische Bereiding西印第安标准)

05

印度尼西亚

以300g生豆样品中的瑕疵数目分级.

印度尼西亚咖啡生豆名称的含义与规则:
(国家+分级名称)
Indonesia WIB、Indonesia G1
WIB 为最常见,同时也是最高标准

06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咖啡生豆名称的含义与规则:

Tanzania AA FAQ
国家+分级名称+其它

按大小分级

AA

A

B
C

PB

AF

TT

E

至少90% 18目
至多8-10% 17目
至多2% 15目
至少90% 15/6目
至多2% 14目
至少90% 15/6目
至少90% 14目
至多10% 13目
至少90% 14目
最多5%漂浮豆
至少90% 17目
至多8-10% 15/6目
至多2% 14目
至少90% 15/6目
至多10% 14目
至少90% 18目
至多10%低於18目
沒有任何低於15目

按瑕疵率分级

美国标准USP

US preparation


极品标准GP

Gourmet preparation

欧洲标准EP

Euro preparation

洪都拉斯咖啡分级制度

洪都拉斯咖啡依据海拔高度进行等级划分,一般海拔越高,咖啡越好:

SHG(Strictly High Grown)极高地生长:≥1200m

HG(High Grown)高地生长:900-1200m

CS(Central Standard)中央标准:500-900m

07

洪都拉斯

依据海拔划分等级,

萨尔瓦多等周边国家的咖啡豆也同样使用此分级方式。

08

其他国家的咖啡豆分级

          虽然每个地方的标准都不一样,并且有多个标准,但也不是每一款豆子的信息是完全充足,比如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巴布新几内亚等国家的分级标准基本都为目数&海拔,以及美国和欧洲的标准分级.